Tuesday, July 28, 2009

色盲的雅斯敏


牽著女兒的小手,走過我們最愛吃的印裔回教徒的飯檔,咖喱夾著炸雞香味迎風飄來,女兒突然說:“你們在報紙上介紹天橋下的雲吞麵,為甚麼沒有介紹這檔炸雞咖哩飯?”

我很順口的溜出這樣的答案:“因為他是印裔人啊!”女兒的反應很大,很自然的“責備”我:“你種族主義啊!”

我解釋:“不是啦,我是說他是印裔人,沒有看華文報,介紹了他也看不懂嘛!”

女兒不“收貨”,追根究底的問:“那他看甚麼報紙啊?”我說:“淡米爾文報吧?馬來報吧?英文報吧?”

女兒好奇的問:“有淡米爾文報的啊?怎麼我沒看過?”我的答案竟然是:“我也沒看過,因為我看不懂。”

上了車後,和女兒之間的談話告一段落。我卻想起親戚的一對青春期兒女,最近先後對友族心生情愫,他們的媽媽曾一臉愁容的問我:“如果你的女兒和友族談戀愛,你會反對嗎?”

我當時看著親戚的臉,想了一下回答說:“我的女兒還小,事情還沒有發生,我現在沒有辦法回答你。”

而親戚那對兒女,卻私底下向我反映:“我們的父母有種族偏見……”

我又想起多年前曾訪問一名下嫁巫裔的華裔女子時,她敘述在中學於國民學校唸書,所處環境使到她很自然的和巫裔男子墜入愛河,然後結婚。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說她只知道她愛上的對象是“一個人”,完全沒有概念那是華人、馬來人還是印裔?

這份情懷,就像推崇種族和諧和關愛的導演雅斯敏,自稱“種族色盲”的雅斯敏,兩段婚姻中分別下嫁的是印裔和華人,因為她本身的愛沒有種族界限和差異,所以雅斯敏的廣告和電影,如此誠心的貫徹了這種偉大的情操。

雅斯敏去世後,很多人、很多時評內容,都突出了她強調有愛和關懷就能包容種族不同的差異。當我們都在認同贊賞她的同時,捫心自問:我們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所不經意表現出來的,都做到像雅斯敏這樣嗎?有嗎?

我一名媽媽級作家朋友說,她覺得大馬時局其實會越來越好,但並不是依賴政治力量,而是人民應該做些甚麼,她突然說,比如像我那個女兒這樣“很有想法的小孩”,或者未來靠的就是這樣的下一代。

我也是這樣想。我這樣想,並不是說我自己的女兒一個人能改變國家未來的時局,而是從我的女兒、我的親戚的年輕子女對大馬環境和他們個人對“人”所持的包容情懷,看到我們這一代遠比他們這些新一代所缺乏的“寬容”,而他們比我們少了種族區別的偏見和執著。

如果,國家的未來都在沒有種族偏見和局限下,彼此眼里看到的都“只是一個人,不知道是甚麼人,不知道是華人、馬來人、印裔人還是混血兒”,誰說未來國家時局不會因此變得更好呢?

而你,這個我形容為“身份曖昧的外國本地人”,又怎麼看?

─楊微屏─

1 comment:

  1. 在热带雨淋的马国,无论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东马人,
    大家都是住在一个屋颜下,大家都是和睦相处。
    只是政客都爱无事生非、撩乱民心,让大家都互相猜疑、互相指责。

    也许一个国家的改革都得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但至少大家也一起同甘共苦努力过、包容彼此之间的不完美。
    因此,只要正面的去面对各族之间的隔阂及磨擦,就如Kak Yasmin的无色眼光,我们还是活的更美丽,更精彩,和更团结。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