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30, 2009

不是童話

關於完美,那是非常年輕的人,才有的期許。

像我們這樣繞著圈子,終究仍要走在歲月的軌道上,如果還對“完美”執迷不悟,肯定只會失望惆悵。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無論親情、愛情、友情,肯定不會完美。如果有愛和包容,不完美確實可以獲得彌補。

不過,不是每一段人與人的關係,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就能改變結局。在一些不完美的關係中,時間累積越久就會形成更大的破壞痕跡,最後變成一個缺角。

關於島國那個鼓勵人們組織家庭的廣告,我想這符合一般東方社會的傳統觀念。不過,卻並非適用於每個人的價值觀。

婚姻,像罩著神秘面紗。從來沒踏進去的人,會期盼和遐想兩個人結合會帶來的幸福。可是,也有很多已經在裏面的人,卻希望能走出去,只是有太多不能擺脫的責任牽絆。

這不是對或錯的問題。

那個廣告,可以解讀成一個在別人的婚姻外看問題的局外人,局外人抱持善意,希望那是可以用愛和包容去解決的矛盾。

問題是,真正在裏面的那兩個人,才是真正明白問題是不是能用愛和包容就解決。甚至於,還有沒有愛,能不能包容。

其實,在世界每個角落的每個家庭,有多少個是融洽完美的?許多人,不都一樣每天都在不完美中,讓自己不去透視那個不完美的存在,就這樣走下去?

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生活的完美結局,現代人早就不相信了。

──楊微屏──

一切完美


岛国政府近来播放了一则发人深省的广告,主要是鼓励人民建立家庭。生育率下降,让大家长十分担忧。拍得很唯美很感人的广告,由大马的雅斯敏 (Yasmeen Ahmad) 掌镜。广告播出以后,竟然得到很多回响。对于广告,有褒有贬。喜欢的人当然觉得广告很有深度。不喜欢的人,觉得广告在鼓励他们,在找不到最完美的伴侣时,找个差不多的也可以。

我们年少的时候都有许多梦想。女生聚在一起,总会谈起梦中情人或理想伴侣。理想和现实有时会差了一大截。年纪渐长,也渐渐的务实起来。知道所谓的理想伴侣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我们都不完美。当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时,是不可以要求你的另一半是完美的。

而人与人之间,也并不存在着完美的关系。父女,母子,兄弟姐妹等等之间的关系从来就不会完美。可是也因为我们包容这种不完美,我们的人生和关系才会变得完美。

你和父亲的关系也是如此罢。因为经历了一些不完美,所以才变得更美丽。

有时我们的人生必须有一些催化剂,才会更精彩。就好像茶加咖啡的“参”,有层次,有惊喜。偶尔比例不对,味道涩了一些,但我们的生命里还是少不了茶或咖啡。

而假如在我的葬礼里,有人能够以包容和缅怀的语气来回忆我的不完美,那我的人生就真的一切完美了。

-- 蔡欣洵 --

Wednesday, April 29, 2009

咖啡心情


原本,我不喝咖啡。

小時候,媽媽每天泡一大壼“咖啡烏”,也是用“三山咖啡粉”,從熱騰騰喝到涼涼沒有味道,我只記得我不喜歡,也不喝。

“三山咖啡”的記憶不屬於我。

後來,家里發生事故,媽媽突然去世,爸爸在異鄉當起泡咖啡的“頭手”。

每次我去探望爸爸,他都會泡一杯濃濃的“參冰”給我,咖啡加奶茶,加冰。

濃濃的香味,飄溢在我和父親無言的憂傷中。

我喝著他為我泡的咖啡加奶茶,然後在他期盼的眼光中,瞥見成就感。

陪他走出咖啡店到處散心時,會選擇諸如“星巴克”之類的咖啡座,陪他喝咖啡。好像和他在一起時,共享咖啡才是沖淡憂傷,唯一可以讓他比較高興的事情。

從此,我自己卻沉浸到咖啡挍拌的心情中。

心情憂傷的時候,我獨自喝咖啡。快樂的時候,三兩個知己泡高檔咖啡座。

然後,我發現在普通的咖啡店,我點的是咖啡加奶茶,加冰。工作處附近的咖啡店老闆,把咖啡加奶茶泡制得很有層次感,看起來像卡布基諾。

而在高檔咖啡座,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點的一定是熱的咖啡。我總覺得要試探泡咖啡的功力,得先從熱咖啡才能品嚐到濃度口感。

在我的生活中,咖啡曾經這麼多年都沾不上邊。後來,卻一日不能沒有咖啡。

有時會覺得現在過的生活,好像並不是為自己而過,而是為了某些我深愛的人。然而,這和咖啡一樣,原本或許並非我所希望的,卻成為我不可切割的習慣。

咖啡,每天喝。日子,每天過。

有冷,有熱。

─楊微屏─

最纯真的年代


小时候,外公家常常泡咖啡。那种浓浓的,黑黑的,甜甜的三山咖啡。咖啡粉很粗,但是很香。最好喝的当然是加上冰块,在炎热的下午,特别凉快。

后来去念书,因为半工读而常常熬夜,所以上课的时候都会在校园的自动贩卖机买杯咖啡提神。美国的咖啡是褐色的,淡淡的,麦当劳的那种,喝久了,一天喝上五六杯也没有什么作用。那时候,星巴克还是一间在西雅图转角街头的小小咖啡座。

我刚刚到岛国的时候,经过所谓的时尚咖啡座,去翻了翻菜单,吓了一跳。一杯咖啡要新币五元!折合起来,马币10多元。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到中档咖啡座,开始了我的咖啡生涯。从轻焙到深焙,从阿拉比卡到摩卡,各式各样的咖啡,让我大开眼界。跟三山咖啡比起来,这里的咖啡多姿多彩。

这样的喝了很多年。

后来,味道有点不一样了。说不上来是怎样的变化,但我又喝回了咖啡店里卖的浓浓的咖啡乌。而且跟店老板说给我浓浓的少糖的。好像只有这样才会让我感觉到那种喝咖啡的快乐。

回校日的感觉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时间是圆的。走了一大圈,还是会走回原来的地方。20年后再寻找的,并不是“嘿看你现在怎样”的心情,而是回到最初的赤子的时候,因为那时我们年轻,那时我们最真挚。

而时间是圆的。我愿意时不时就回到原点,让自己不要忘记那最纯真的年代,让自己记得还有一颗最纯真的心。


-- 蔡欣洵--

Tuesday, April 28, 2009

定位

我不是很熱衷見到昔日求學時代的人,這方面很“自閉”。

在公共場合見到似曾相識的面孔,我都不會主動打招呼。“自閉”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不想被問及現況,然後對一個久未見面、但其實並不真的想知道你近況的人細說從頭。

我很少會問人現在都在做甚麼,所以也不會去想在外國工作的舊同學,和留在家鄉的人,成就的差異有多少。畢竟別人的成就,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定位。

最近參與我們那一屆畢業生回校日工委會議,很糟糕的發現自己總不記得誰是誰,甚至連當年和自己同班同學的名字也記不清。

發現當中有人成為有錢的大老闆、專業人士、或在外國闖出事業和名堂,心里沒有特別的感受。只覺得畢業20年後,如果有哪個同學在社會定位中仍茫然不知所措,或許他們也不願意再見到昔日舊友。

這是我比較現實的想法。

我想,願意參與類似老同學聚會的人,通常也至少對本身感到滿意,所以才願意和舊同學見面,再見面時大家在個人成就方面的“比較心”或不重要,也許是在社會闖蕩20年後,重溫求學時代的赤子情懷,才是轉移在現實生活中疲累鬥爭的噱點。

這也只是我的想法。

對於回校日,我深覺慶幸的念頭只有一個:幸好當中沒有我的舊情人。

─楊微屏─

窗外有蓝天

我刚刚要上大学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你的理想很早就成形,我则兜兜转转了许久,才找到自己的定位。

那时我到大学去报到。注册官员问我:“你主修什么?”。我愣在那里,不知道如何回答。注册官温和的说:“没关系。你回去想想。反正你第一年,还有时间。”我翻开学校的手册,才恍然发现,原来我在中学时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是如此的狭窄。世界除了华文,文学,还有很多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我所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后来的选择,让我开启了另一扇门。

20年前当然没有网际网络。家乡当然也没有同世界接轨。

我来到岛国之后,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平台让你施展才华,有那么多的机会让你早早就发掘你的兴趣。从音乐到文学到艺术到科技,转角,都是让你展翅的窗口。

我也感觉怀才不遇,我也感觉生不逢时。我知道,假如我们在这里,假如我们有同样的机会,我们会是炙手可热的“双语”和“双文化”人才。

偶尔,我看着留在家乡的朋友,会有种可惜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假如我们能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成就会不仅如此而已。

可是,生命原来不只是这样的。所谓的成就,并没有一定的定义。而在生命里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就而已。留在家乡的朋友所获得的成就,远远大于我所能够想象的。

我知道,我们的下一代,不管是在家乡或是在那里,终究会走出他们自己的路。因为,不管你打开那一扇窗,都会有不同的蓝天。

-- 蔡欣洵 --

Monday, April 27, 2009

追逐夢想

當你說著在異國面試的事情時,我想到自己一路走來,都在積極追求的夢想。

那年,我才19歲,還是一個中六生,看到一家出版社聘請外州特約記者的啟事,就把自己的文章和資料都寄出去。結果,我被錄取了。

我不喜歡讀書,有時約了專訪碰到上課時間,就逃課去采訪,媽媽知道了,也沒有反對。

中六畢業後,我到處去玩,玩了半個月後回家,知道一家本地日報聘請記者,就把當特約記者時刊在雜誌、三日刊的作品全部複印,連同自己的資料都寄上去。

很快的,接到叫我去面試的電話,我去了,當場被錄取,並且馬上就開工采訪。

我打電話回家,告訴媽媽我正在上班,沒空回家吃午餐。

下班後,爸爸很生氣的說:你說去面試,怎麼沒回來和我們商量,就直接上班了?

四個月後,原本我在學生時代當特約的出版社總編輯、他們旗下兩名不同刊物的主編從吉隆坡來到家鄉,約我出去吃飯。

他們開出比我原有工作高4倍的薪金,叫我到吉隆坡當他們的全職記者,並只給我一頓飯時間作決定。

我回家後,告訴父母我半個月後就離開,去吉隆坡追尋我的理想,再一次被父親痛斥。

在異鄉的新工作環境,只是3個月我就覺得太無聊了,雜誌的工作運作腳步太慢。每天早上我從租房間的地方駕電單車去上班途中,在交通圈見到全國第一大報宛如童話設計的報館,我告訴自己,我要改變上班的路。

這家報館沒有發佈徵聘啟事,但我帶了個人資料和在吉隆坡雜誌社當全職記者的作品,直接就走進采訪部。結果,他們真的願意讓我進行筆試。

一星期後,我急於在舊東家試用期滿前,可在24小時通知下離職,就迫不及待的打電話到那間大報詢問面試結果,很順利的,我如願了。

我的“背叛”,讓把我從家鄉帶到吉隆坡的總編輯、主編很憤怒,其中一人甚至說我利用他們當跳板。比較有風度的總編輯則勸告我:“你還年輕,先在我們這里磨練,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進入大報。”

但我不願等待,也不願浪費時間錯失任何機會。

這樣多年後,我從總社回到家鄉的辦事處,仍在同一家報館。

這次,不再走了。我,也不再年輕。

偶爾或還會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時而卻又告訴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小小的遺憾,更多的感觸,是當時在唸中六的我,為何不花多一些時間去專心唸書,至少嘗試擠入大學。當時,我一步一步非常順利的落實當記者的夢想,卻沒有做那個階段應該做的事。

─楊微屏─

800公里路

明年,我在岛国的日子,就会跟我在故乡过的日子一样长了。

17年前我来这里,一切还是很不确定。去面试的时候,有个大公司的老板对我说,“没能进本地读大学的人才出国读书。”言下之意,是我成绩不够好。那时我觉得人离乡贱,而且还年轻,所以我忍了下来。那时,我没有想过归属感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我在这里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

后来,我从无到有,渐渐的在这里建立了一定的联络网,也建立了自己事业的定位。过了几年我再去面试的时候,很有自信的告诉面试官既然他不觉得我的经验适合这份工作,就不该叫我来面试。这时,我有了一点点的过去。

我努力的17年后,在不需要走后门的环境里,在没有人脉关系的情况下,站稳了脚步。前一阵子,有个有过一面之缘的高级官员通知我她离职了。而通知我的原因是因为她想跟我保持联络,以建立联络网。不知怎的,我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从被人看轻,到有人愿意把我当成一个重要的联络网,这一路走来,并不云淡风轻。

17年后,尤其是在这里成家以后,每次出国回来,在飞机降陆的那一刻,我心里竟然都会有一种“终于回家了”的感觉。

记忆是要时间去累积的。感情是要时间去沉淀的。我想,有一天,当我在异乡呆的时间比在家乡长时,故乡跟异乡的定义其实已经不很重要。归属感的问题也不再执着了。因为,心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而因为心很大,所以800公里的路,变得很靠近。

--蔡欣洵--

Friday, April 24, 2009

飄浮在稻禾間

最近看的書,剛好都關於回教國家的動蕩時代,內容不外是貧富懸殊社會中弱勢如何以愛和信念去支撐、人性和權勢的斗爭之類……。

去年開始生活在人們眼中的“回教州”之下,我並不強烈感受到生活有甚麼具體的改變,但一些人總會提到未來隱憂,而我們此時在政局的亂象中,看不清的是會更好還是更壞的方向。

關於我們這一代,其實我並不擔心。不過,下一代將面對的是甚麼局勢和變化,雖然我不以“擔心”去詮釋,但此時能做的還只限於“觀望”。

我不確定有一天,我是不是就會從原來的地方走掉了,就像我已作好準備放手,如果有一天我的下一代懂得自己要走的方向時,她是不是要留在這里,還是另外找到更適合她發揮自己的新土地,基本上我覺得不能預測的未來,終究讓一切順其自然的發展,不是現在就能先設想。

像很多人一樣,當我周而復始聽到一些人質疑我們對這個國家的情意結時,我確實會感到沮喪。

你在島國生活了17年,而我一直都留在這里,可是仍有很多時候,我想我的心也會飄浮不定。雖然沒有刻意去思考歸屬的問題,但也許因為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感受,就不需要去怎樣確認。

來自政治議程的噪音,意圖制造某些人民質疑和自己生活緊密連接的國家、社會。然而,政策和機制的偏差仍會刺傷某些感受,懷疑一路走來的歷史定位。

這時難免感慨,在稻禾旁的我,和在島國樹下的你,對現實與歸屬的心態,是對調,還是一致?

─楊微屏─

让我们看树去


前天晚上接近午夜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强风。风在外头呼啸着,在高楼与高楼之间穿梭,发出奇怪的声音。后来气象局解释,强风是因为来自苏门答腊岛的风飑所致。因为这阵强风,岛上的树连根拔起的很多,也影响了交通。

你知道岛国到处林荫。路边都种了各式各样的树。大马路旁种的很多都是可以遮荫的雨树。而且假如你注意,你会发现树跟树之间的距离很一致,大概是25公尺左右吧。园艺工人会在一定的时间修剪树木,把太低的枝丫锯掉,以防危险。所以树木的高度和生长的速度也大致相同。

因为岛上高度发展,所谓的“原始树林”其实已经不存在。就算还有,也属于小部分的湿地保护区。所以,城市里的树其实都不算是“生于斯长于斯”。岛国的树苗都种在另一个地方。那里需要树木,就把长到一定程度的树苗,连根移植到指定的地点去。

我常常怀疑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才会每每在刮大风的时候,都有树木被风连根拔起。移植的树木,根扎得不稳。

我在新加坡住了17年。17年,岛国发展的速度来说,已经是一代人的时间了。我已经可以跟年轻的新加坡人或我的“时代”的新加坡人说起当年怎样怎样。老建筑物要让路给新的发展。小路变高速公路。连怀旧,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所以根是扎不稳的。因为还没成为永久的记忆,就已经被移植了。还没有让感情沉淀,就已经流失了。

所以如何让人民对这个岛国有归属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心与现实之间,处在这么一个邻国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遭殃的地理位置,岛国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太多。

下一次你来,我们去看树。

-- 蔡欣洵 --

Thursday, April 23, 2009

家.夢里.記憶

母親臉上現著迷惘,她敘述在夢境里,看見童年的她,和父母及兄弟姐妹在一起。

她用客家話告訴我:“夢里,我好像很快樂、很快樂……。”

可是,我看到她的神情並不見得快樂,反而還一臉不解的問我:“真奇怪,為甚麼我會一直夢見自己小時候的情景?”

我記得當時我說,夢境反射出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望,所以她才會回到人生里令她最緬懷的一部份吧!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我的母親。兩個月後,她就不在世間了。

我想到她那個夢,她真的回去那個有她父母的家了。

其實,這樣多年以來,夢里若出現“我的家”,我看到的都是20歲前所住的那個老家。而且,總是很清晰的,可以從前門經過每一間房和通道,或從後門赤腳穿過廚房、飯廳、客廳,細微的擺設和景象都會清楚的映現。

我現在住的家,卻不曾出現在我的夢里。很多次從夢中醒來,我都必須想一想,才理得清現在的家在哪裏。

夢里的老家,現在變成一家商店。有一次,繞到那間屋子的後部,看見當年媽媽放在天井,被我和哥哥說成是“司馬光的缸”,還好好的擺在那邊,有些驚喜。

不過,11年前爸爸媽媽從這個老家搬走後,至今我都不曾再走進這間變成商店的屋子。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人今天都未必能預測到明天會有甚麼變化,就像我的父母,前半生都不曾有離開家鄉的念頭,但後來不在他們掌握之中的命運,卻臨老把他們都帶到異鄉,“家”對他們來說,後來就變成一個模糊不清的驛站。

家,要有家人,才叫“家”。然而,不管身在何處,家里即使有人,如果心里踏實,才會感受到家帶來的安全感吧?

出現在夢里的,只是潛藏在心深處的記憶。

─楊微屏─

送你一把泥土

我是虚荣的。我很虚荣的享受着傅聪,马友友等人的现场演奏,卡雷拉斯的现场演唱。我很肤浅的满足于便利的交通和一切的基础设施。我很理直气壮的争取我应得的权益。我很放心的夜归。

偶尔,午夜梦回,我会回到以前住的房子,走那条刚刚建好的汽车天桥。走啊走的,天桥越来越陡,我走不到桥的另一端 – 已经变成住宅区的另一端。有时,我会在外婆的老家外徘徊。然后杂草越长越高,挡住了我,走不到那老旧的浮脚楼。

心在黑夜与白天之间游荡。

我第一次从领事馆走出来时,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那时我想,尊严是重要的。尤其在异乡。

后来我拿了新的护照,有一阵子有点耿耿于怀。多年以后,又一次在梦里回到了禾浪翻风的家乡。清晨醒来,我躺在床上,静静的聆听破晓时分,在城市边缘的风声,我忽然宁静了。

我想起有一次有个岛国的朋友要到浮罗交怡出差。她问我要不要她在我的家乡带些什么回来给我。我说,你带一把泥土回来吧。朋友带不回来。她说泥土有股牛粪的味道。我笑了起来,告诉她,翻土的季节,我们在课室里闻到的,就是这个味道。

所以我在那个梦回家乡之后的破晓,似乎又闻到了那股泥土的味道。然后我知道,要放下,才会得到更多。我手里拿的什么护照,多年以后并不重要了。

于是当同事问我假期会不会“回家”时,我温柔的告诉他,心所在的地方,就是家。

-- 蔡欣洵 --

Wednesday, April 22, 2009

包容……

多年前,兩名緬甸籍女子被中間人安排藏身在車後廂,企圖通過馬泰邊境黑木山關卡非法入境,被執法當局檢舉後,通知記者前往采訪。

我不在現場,但聽同行轉述,一名攝影記者要求執法官員安排兩名非法入境的女子,再度以人疊人方式,躺回車後廂,以滿足新聞照需求。

第二天,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不人道”的畫面時,很難過。

有一次,和兩名朋友一起到外國自助旅行,她們說甘於放棄原本的工作,到外國賺錢,即使只是在餐館工作、采水果也無所謂,也不介意吃苦,還我問要不要?

我馬上想到的,卻是緬甸女子被攝影記者要求躺回車廂的畫面。

那件事情一直讓我耿耿於懷,人是不是離開自己的國家,就可能會碰上類似喪失尊嚴的可怕經歷?

我還是覺得,除非是具備專業人士資格,深受外國政府張臂歡迎你入籍公民,否則要混進去吃苦,偷偷摸摸的工作,還是留在自己國家最安心。

我哥哥是專業人士,十多年前就隨時可入籍成為新加坡公民。

大姐當年以旅遊簽証進入紐西蘭後,有一段時間是和移民局官員捉迷藏下在餐館工作,有時還碰上發薪前特地向移民局舉報的無良僱主。後來她生下小孩,才託小孩的福申請到永久居留証。

哥哥姐姐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持著永久居留証。

姐姐多次為她的孩子抉擇是否要放棄馬來西亞公民,成為紐西蘭公民時,都拿不定主意。

而我,只要哥哥姐姐來問我,我一定以既然持永久居留証可和取得公民權享有一樣的福利為由,不鼓勵他們放棄大馬公民權。

堅持如此多年,也許,我覺得根紮在出生的土地,即使種子隨風遠播到國外,不能輕言放棄的還是原來的土地。

哥哥姐姐,竟然也願意和我一起用這麼長的時間,包容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

而我的小女兒,每次在外國旅行期間,她會多麼喜悅的享受那些不同國家的迷人之處,但是飛機降陸馬來西亞的土地時,她一定歡呼:“我還是喜歡住在馬來西亞。”

─楊微屏─

放弃

我拖了很久才把申请新加坡公民的表格填好。然后又拖了很久才把所需的文件准备好。因为客观的因素,申请公民是迟早的事。这也意味着我必须放弃家乡的公民权。

我刚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护照将要到期。要把护照延期,一是到新山的移民厅,一是到驻新加坡的领事馆。那时,虽然只是一道长堤,到新山也要花上大半天 – 搭巴士,下车,过关卡,上车,过长堤,下车,上车,过关卡,换车。当中,还要塞车,人挤人。我曾经因为塞车,而下巴士步行了2。5公里走过新柔长堤。所以我那时想,还是到领事馆办理比较方便。

于是我请了半天假,以为领事馆至少八点半上班罢,便早上九点到领事馆去排队。直接到柜台的时候,接待员冷冷的告诉我:“今天的号码分完了。”我一头雾水。再问下去,才知道领事馆一天只“接待”规定的人数。人数到了,便不做了。我四处打听,才知道这些拿号码的人呐,清晨6点便来排队了!我吓了一跳,才知道很多人来领事馆是申请入境签证的。也有很多在岛国的大马人和我一样,要办各种手续。

第二天,我早上7点去到领事馆。领事馆没这么早开门。很多人便在领事馆的大门外徘徊。这当然包括了许多本国人。7点半,大门一开,一大群在外等候的人,包括我,飞奔进去,只为了排队拿号码。排了队拿号码,再排另一支队办手续。我在人龙里排了很久。太阳渐渐晒了。排队的人头上没有一片瓦。外国人本国人,这样的雨淋日晒。这些都为了给护照延期。

后来我到岛国移民局申请公民。呈表格的时候,我按了个按钮,拿了号码,就在冷气的室内舒舒服服的坐了下来,边看书边等。电子号码按照次序,一个接一个。到我的时候,在柜台前坐了下来,接待员礼貌的检查我的文件然后给与指示。我和接待员之间,没有隔着一道玻璃。

之后当然要回到领事馆去办放弃公民权的手续。给我办手续的官员一句话都不说,就这样,把我拿了20多年的深红色护照收了回去。从头到尾,没看我一眼。

我走出领事馆时,外面排队的人仍然雨淋日晒。在放弃一本护照和领取另一本护照之间,我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但是我知道,另一本护照会很快,很顺利的到我手中。

在放弃的那一刻,我难过的是,我并不感到难过。

-- 蔡欣洵 --

Tuesday, April 21, 2009

出走後回到原點

20年前,其實我迫不及待的以出走的心情離開了家鄉。

離開時,我以為自己未來半生都會屬於吉隆坡,家鄉里有牽絆著我陷入深淵的痛苦,我以為離開這裏,就能以全新的身份去面對新的生活,把所有記憶留在家鄉。

可是,在自由的遊子生活空間,我想念我的父母,所以很快的我又回來了,兩度離開,兩度回來,就沒再走了。

確實,我從來不覺得生活中有甚麼是我做不到的,而且我一點也不想浪費時間,很多東西都從年輕開始就一直不斷根據自己心里的期望,一步一步的落實。

因為銳氣和霸氣不減,關於驕傲自大,關於不修飾的情緒化,在很多年後的今天,我承認這些都成為我人際和工作上的絆腳石。

但是,我一點都不打算後悔。我還是很清楚自己在意的是甚麼,也清楚知道自己的短處和優勢。

回到家鄉落地生根,最後卻無法如願好好陪伴父母,母親驟然逝世,親情方面也曾讓我受傷。

離鄉出走,到返鄉經歷一切事故之後,我終於了解,在生活中或許很多事情只要付出努力、策劃就能達致自己所期望的結果。唯獨感情,不管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卻不是“努力”就會有預期結果。

我的內心不容易讓人走進來,所以和妳重逢,讓我感覺回到唸書時,每天在一起有的沒的講個不停的心情。我不很在意我們之間是否流失20年的相聚,也不會刻意對誰抱有甚麼期望,因為期望會形成別人的壓力。

當我的生命已走到這個階段,我只是享受和我的朋友在一起時,彼此都覺得很舒服,沒有壓力,沒有要求,可是卻因為曾有共同的記憶,並且知道這20年來彼此內心里都留了位置給對方,而覺得幸福。

──楊微屏──

回乡

800公里的路,好像很遥远。可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车窗外的景色,从南部的棕油园,到废弃的锡矿,到一片又一片的稻田,我知道,离乡越来越近了。近乡情却的心情,越来越浓。很想就这样掉头。

20年前离家,我静悄悄的走。身边很多朋友同学都不知道。后来,外婆告诉我,有同学骑着脚车到家门口找我,才知道我已经走了,一脸愕然和失望。那时,我带着忐忑的心情离家,不敢告诉别人,因为深怕一个不小心,没有完成一些什么,再也不敢回来。20年后,我再次回来,也不敢通告,因为离开太久,我不知道这么多年在异乡有没有把我变成另一个人,辜负了我在别人心目中的那种期望,更因为这些年来,我并没有闯出了什么名堂,而是很平凡很平淡的生活了下来。

可是我想,虽然不能“衣锦还乡“,但逃避也不是办法。所以我战战兢兢的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10年前,我没能实现一个许下的约会,10年后,我想,这个约,不能不赴。

所以我回来了。

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重新认识了那曾经熟悉的道路,把年少的我重新找回来。

20年的变化,让我在自己的家乡变成了游客。我告诉你很想吃拉沙,咖喱面,福建面,你说这里这里,那里那里,让我以一个外人的身份,重新认识一个我成长的地方。虽然道路都没变,我记忆中的地方还是一样,可是周围的环境变了。我当然不能自私的要求家乡仍然要保持我记忆中的模样,可是站在似熟悉又陌生的街头,让我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我想,就主要的是,20年后,心境已经老去,而内心的变迁让我感到无奈。

所以当我看到20年没见的你,竟能把年少时期的梦想贯彻下去,并一步一脚印的去实现,我除了感动,更对自己的随波逐流感到惭愧。

而假如岁月可以重来,我想,我会在年少时期,把锐气少一些,热诚多一点。也许这800公里的路一路走来,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风景了。

- 蔡欣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