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1, 2010

資深未必好

送舊迎新的轉捩,同事們最近熱烈關注薪金合約調整的事情,年少氣盛的同事激動的向上司 反映薪金待遇問題,似乎也對沉默以對的同事們不開口爭取權益感到不解。

上司們用“官方腔調”應對,這是十年如一日的答覆。

職場上不都是這樣嗎?上司會告訴跳腳的同事,不要過問結果和收獲,只要時時都不計較的為理想、為工作的滿足感而付出,然後說機會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只是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沒有耐心的人就等不到……。

對於這些,我曾經也懷疑過;至於現在,我得到的不很多也不會少,就這樣半天吊,可是感覺卻是麻木了,再也沒有激動,也不想跟誰比較。

變成“屏姐”,好聽的只是年齡的資深而已,在新聞工作上是否“資深”,其實並不是很重要的條件,因為新聞線上講究的是沖力、拼勁,即使是一個資淺的新人,只要肯沖肯拼,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現都會一下子就超越資深者。

反之,當逐漸麻木時,捫心自問,我真的覺得在新聞工作線上,已經不是我全盛的時代了。

即使過去我曾有旺盛的精力和沖勁,在初出道時碰見大件事就自動跑回工作岡位要求上司讓自己參與;即使可以在選舉時比人興奮的挖掘更多內幕情報、在日常工作上有敏感的新聞嗅覺發展更多線路……,但這不再是今日的我。

我想這方面我肯定做得不好,生活的重心不再是新聞工作的滿足感,在新聞表現上不再好勝,我想別人看我也不覺得有甚麼威脅性了。

也許這是消極的,沒有熱情和魄力。所謂“資深”,這時對上司、對自己和對周圍的人,可能反而變成一種負擔了。

就這樣,又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我的腳步比較緩慢,老實說我也不知我要甚麼,是不是就這樣已經足夠了?好聽叫“知足”,不好聽是“不再長進”吧?

哈哈,我真的不是很在意哦!

──楊微屏──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女人四十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跨文化教育的课程。学员大多数是学院里年轻的同事,教学资历也尚浅。原籍中国的荷兰导师私底下跟我说,其实教跨文化这样的科目,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要深厚,人生的阅历也要足够。这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融会贯通。年轻的同事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没有丰富的人生或跨文化的体验,来和学生分享。

而我,作为一个移民,在三个不同的国家生活过,对东方思想和哲学又有了解的人,自然会比较得心应手。课程总结时,年轻的同事说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向“资深”的讲师学习让他们获益良多。

我忽然发现原来我就是他们口中的“资深”讲师。就好像你现在已经是后辈口中的“屏姐”一样。

于是我想起以前我们几个12月生日的同学。你,我,慧玲,慧婷,英杰等等,每到12月我们都很雀跃,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庆生。常常,我们也是班上或同学里最年幼的。有些1月生的同学比我们大上整整一年。我刚刚开始到社会上工作的时候,也是公司里最年轻的。那时,我们很期待生日,因为我们等不及成年,等不及看见我们的梦想实现。

然后我们就变成“资深”一员了。

这些年来,每年生日我都会很感慨。因为每一年,在我的人生的旅途当中,总会有一些挫折,一些遗憾。这样的感觉每年都在加深。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得更多,走得更远,当然也会有更多的遗憾吧。就好像旅行。时间一久,在旅途上遇见不愉快的事件的比例当然也会更多。然后我们就会开始想家。就好像我们现在常常会想起从前那样。可是也是在这样长时间的旅途当中,我们看得更广,也想得更开。我们知道,人生总是有遗憾的。不管跌倒多少次,我们总会巍巍颤颤的爬起来,站稳,然后又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要不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四十不惑。这样的话,真的要到四十才会明白的。

祝我们生日快乐。

-- 蔡欣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