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9, 2011

不言背棄


每次看見一位剛剛當上外婆的校長,眼睛充滿光采的描述小孫女的可愛時,很自然的感染了那份幸福的感覺。

小孫女的爸爸是外國人,可是遠嫁異鄉的媽媽特地回來大馬誕下小寶貝,好讓小寶貝可成為大馬公民。聽那外婆以堅定的語氣,述說大馬的國籍是不應放棄且要努力保持時,我的心從一度的迷惘中,在國慶日前夕撥開迷霧,領悟到家與國是不能輕言放棄的堅持。

數天前一名部長的政治秘書指出,從308上屆全國大選至今,有逾10萬名國人因對政治動盪感到不安而移民,其中華裔佔85%。因不滿國家政治局勢動亂,放棄大馬公民,移民到新加坡、加拿大、澳洲和美國等。

這個官方數據背後的真實故事,也上演在周圍親友身上。有些人沒有查明狀況,毫不猶豫的放棄大馬國籍後,過後發現變身“外國公民”後,就不能再享有本地親人遺下的產業。甚至曾在大馬工作時享有的公積金、產業等,若沒有事先部署和處理,最終也可能因已脫離國籍而無法再享有。

一名親人事先向政府部門打聽後,一家數口入籍外國籍,留下一人繼續當大馬人,以便為夫者之前在大馬工作的公積金,可在大馬法定退休年齡後,通過兩國法庭程序申請領出。一旦成為“外國人”,這些在大馬的公積金受益人也必須是大馬人,因此沒有部署好程序“漏洞”的人脫籍前,必須三思而後行。

308前後,不能否認一些人抱持消極的想法,認為大馬政治、司法、教育制度偏差、濫權、貪污、部份人士的宗教及種族極端言論和行為,逐漸讓人們懷疑未來華裔的定位和前路在何方。

因此,不少在外國持有專業資格的大馬人,原本定居外國多年卻仍保持大馬國籍,卻突然會產生下一代已沒有理由回到大馬的想法,決定放棄堅持已久的國籍,甘於成為外國人。

覺得不能忍受的人,做了大馬國慶日的逃兵。留下來的更多大馬人,卻仍沒有放棄希望,仍然相信每個人手中的一張選票,每個人的小小聲音,終會有機會凝聚成強大的力量,帶來經過一番掙扎的民主改革,即使路程艱難,這些力量和聲音都不會把自己的國家和家園背棄。

祝大馬每一個公民:國慶日快樂!並且相信明天不能輕易說放棄。

──楊微屏──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遇见自己

六月,我到中国一个大概是三、四线的城市去给报名的学生考试。六月是仲夏。刚到的那天,接待机关到临近的机场接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了市里。一路上,车里的冷气猛吹,还是可以感觉晒。

考试的地点是市内最好的中学。我们第二天一早,跟着接待单位负责人走去学校。负责人说,学校周围在搞建设,双行道改成单行道,没办法把车饶过去,还是步行方便。于是我们在市中心穿过车水马龙,左右工程正在进行当中的情况下走到最好的学校。

负责人很自豪。介绍着学生的成就,学校的设施。考试的地点在一座“嘉诚楼”。负责人说,桌椅都排好了,就在我们的音乐室和舞蹈室。

学校让我想起我们小学时候的课室。木制的桌椅,桌子下有个抽屉。深绿色的黑板,几盒的粉笔。黑板上印着几行的五线谱,旁边一架陈旧的钢琴。这是笔试的音乐室。隔壁班是木制的地板,就是舞蹈室。音乐室和舞蹈室之间,有一间小小间的房间,大概就一间课室的角落一般大,住了校工一家五口,三代的人。残疾的老婆,带着1岁大的小孩。小孩裤子后面开了一个大缝,好让他就地方便。小孩看到这么多陌生人,好奇的走来走去,也不怕生。走累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也不管地上一层厚厚的尘土。

在这么远的一个地方,我突然想起我们小学时候的校工江叔。烫得笔挺的藏绿色的制服,同学乱丢垃圾还给他骂。上课上到一半,他会到课室来卖好学生,知识报,知识画报。

那时,我们总不觉得脏,还是环境不够优越。那时,我们记得的,是校园门口那几棵针叶树,或和其他学校的篮球比赛几时开始。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但我们很渴望能到外头去闯。

来考试的学生和我们当年一样。很简单的愿望,很单纯的期待。在一个相对贫乏的环境,勤奋的学习一个外国的语言。我和一个等着面试的学生闲聊。问他,家里负担得起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吗?学生殷切的说,负担不起,但无论如何都要到争取机会,打算半工读,这样一来才能改善家里的环境。纯朴的双眼,笑吟吟的一张脸,都写着期盼.

我的心酸了一大半。

这样的仲夏,这么多年优渥的环境后,在这么一个遥远的地方,我遇见了20多年前,18岁的我。

-- 蔡欣洵 --

Friday, August 5, 2011

睡醒



“明天7月1日,睡醒了,要找回那個不見很久的楊微屏,重新做回我認識的自己。───自我承諾的第一天,找回生命的力量。我一定能做到!”

一個多月前,我在臉書寫下這樣的承諾,從現在的8月份看回去,這一個月來,我真的以行動付出努力對自己和鼓勵我振作的人,落實了承諾。

我,睡醒了。覺得很充實,對人生和工作,都充滿了希望和動力。

6月杪,在檳城和你、仲儀一起和梅振民老師吃飯,老師講起當年我的文章風波引起的那件事上,他如何協助當時15歲的我解決被強勢壓迫的問題,而剛好當時我的精神和心情正在受外來困擾,所以想起自己15歲那個倔強的樣子,突然覺得沒有甚麼事情是現在的我渡不過的。

當時一邊聽著劉若英的《繼續─給15歲的自己》,更覺得不能對不起當年15歲乾淨的自己,那首歌給我很大的鼓勵,沉睡的自己源於自暴自棄,其實應該不要輕易被打擊。

那一個月,有人用很骯髒的手段對我作出種種的污蔑,可是今天我應該要感激那個骯髒的“黑手”制造的謊言,結果反而一口氣把我數年來默默承受的委屈都得以沉冤得雪。

而讓我沉冤得雪的人在“黑手”面前跟我說,我應該做的不是自暴自棄,而是用最好的表現來証明我的價值。從那一刻起我承諾要“重生”,我要做回我認識的自己。

這個經歷真的讓我深刻感受到自古傳下的很多詞句都是有根據的,比如“真理必戰勝謊言”、“沉冤得雪”、“自食其果”、“自作自受”,“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

我慶幸自己這許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是“真”,不作假,所以所有承受的委屈,才得以用真理來破解謊言。

還是很喜歡劉若英的這一段段歌詞:

“知道嗎 我總是惦記 十五歲不快樂的你
回憶當時不服輸的你
感覺累了的時候 抱著我們的真心
靜靜 好好地休息

這些年 我還算可以 至少都對得起自己
誰說人生是公平的 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很感激你那麼倔強 我才能變成今天這樣

我們繼續走下去 繼續往前進
看這條路肯讓我們走到哪裏
我們都不要放棄 都別說灰心
永遠聽從刻在心中那些聲音
不要辜負心裏那個乾凈的自己
就讓淚水洗掉委屈
我們要相信自己 永遠都相信
有一天 我將會老去 希望你會覺得滿意
我沒有 對不起那個 十五歲的自己”

──楊微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