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童話鏡子》─分享的價值






我愛鄭翊,鄭翊愛我,所以有了《童話鏡子》這本書。

《童話鏡子》的價值在於分享,文章內容以孩子明淨雙眼看見的世界和社會萬象為出發點,輕鬆詼諧的反映出小孩對親情、教師、社會和教育的看法,而媽媽則從發生在小孩周圍的真實故事和小孩的話語,對社會現象、家國情愁作出反思,促進親子關係、家長和教師、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對相對不同立場有所諒解。

至於,為甚麼要出書,我想原本的動機是非常簡單,鄭翊自小愛看故事書,在沒有被刻意栽培下,卻自然而然投入於創作,媽媽珍惜孩子的創作結晶,於是決定與她一起出書,用文字保存鄭翊成長過程的寶貴記憶。

《童話鏡子》原是鄭翊在8至9歲,即尚在就讀二至三年級期間,和媽媽一起撰寫的親子對話文章。現在她已經11歲了,我在半年前整理這批舊稿時,發現孩子的成長快得媽媽措手不及,很快的我和她都將進入第二階段的親子相處關係,這和第一階段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出書作為紀念的意念,就是這樣產生。

為孩子出書,完全沒有所謂的希望趁出書來出名這回事,反之我希望這本書帶給孩子的價值是“分享”,在出書過程中,和親人、朋友及對這本書有感同身受共鳴者,在文字和心情中具有分享的喜悅和觸動心靈的啟發,才是我們最感到鼓舞和最珍貴的價值。

過後,小孩還是一樣是個普通的小孩,就像鄭翊在出書後告訴我說:“媽媽,我們只是作者,不是作家。”我想,這就是我和我的孩子,最簡單的想法。


-楊微屏-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童话镜子

收到你寄来的书,心里很感动。

我想起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下课总会在课室和课室之间站着聊天。那时,我们聊很多东西,很多梦想,很多以后怎样怎样。然后一眨眼,现在就是“以后”了。我们那时没有聊到以后我们当母亲会怎样,会给孩子怎样的教育,会让孩子留下怎样的回忆,因为那时我们只想到要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回忆。

然后20多年后,你为孩子出书。

我不是母亲,我不会了解那种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的心情。但是,我知道父母亲要给孩子留下一些什么,对孩子以后人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孩子以后怎样做人做事,很大的程度,取决于父母亲要他们以后成为怎样的人。

比如你鼓励小朋友独立思考,比如你让小朋友全面发展,或让她接触成人复杂的世界,甚至于为她出书。这些,都是你思忖要给孩子留下一些什么的结果。

在岛国,我们这个年龄层的父母亲,好像没有这样的深思。

假期出国旅行,让孩子去学芭蕾学音乐学画画学语音,带孩子去吃快餐西餐,给孩子最新的电脑玩意,奖励孩子考到好成绩,这些固然是好事,但是以怎样的方式去进行这些活动,却是塑造孩子人格更重要的因素。

比如出国旅行,是让孩子住最好的酒店吗,是投诉旅行社安排不妥当吗,是让孩子去玩过山车去买奢侈品吗,还是让孩子真正的去发现世界真的那么大?比如让孩子学芭蕾音乐或画画,是为了孩子的前途铺路吗,是要发掘孩子所谓的潜能吗,是为了不输给别人家的小孩吗,还是真的要让孩子有一些艺术的熏陶?又或者出书,是为了“出名要趁早”,还是要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

或许我们这个年龄层是个很左右为难的夹心层。我们以前过的贫乏的日子,都不希望孩子们再走过,我们太忙,没有太多时间给孩子聊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过度赔偿。然后我们想在太短的时间给孩子太多东西,结果我们所能给的,就流于表面,也就没能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太深刻的痕迹。

童话镜子的出版,也让我们反思罢。

-- 蔡欣洵 --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當年老師要告我

中二那年的教師節,在你隔壁班的我和同學們,參與年輕實習老師策劃的節目,大約十多對男女同學穿上從各處搜集的不同國家的民族服裝,我在劇中是個穿和服的日本人。

那年應是很多同學的共同回憶,如今我們都已處在不同領域,那種情懷就如當年的許多同學都加入“面子書”的“80年代歌曲”,重溫昔日的點滴般萬般惆悵,卻為恍如昨日的歲月有無限感觸。

我比較慶幸的是一些當年的小學、中學老師,在我出來社會當記者後,卻拉近彼此關係,曾試過一次和當年的小學老師梅振民及中二時的紀律老師吳元元,同桌談起往事。那晚,我的職責是采訪新聞,兩位已退休的老師卻是司儀。

梅振民老師講起我中二那年在《好學生半月刊》寫了一篇“我寫老師”的文章,引發三、四名老師的不快而恫言起訴我,他為此還致電到我們讀的中學說情,說那是他的學生,要手下留情。當時是我們的中學紀律老師的吳元元,其實就是當年一直勸告我去向老師道歉的人,但這樣多年後他說不記得這件事情了。

當年倔強的我自認沒寫錯,覺得文章是以嘻笑怒罵的輕鬆方式反映不同老師的長處和短處,但因為間中涉及友族教師,經過一些老師斷章取義違反原意的翻譯,卻挑起老師的怒氣。最後不堪每天被召到教務處,處在弱勢的我只好向老師們道歉以早日解決問題,即使當年只有15歲的我都不相信幾個名校老師會聯合起來告一個中二女生。

如今,在報界工作,全國各地的同行們在今日的時勢中,有人在采訪過程中被毆,有人在寫新聞後被起訴,更有同行據實報導而在內安法令下被扣捕。即使大家知道記者沒有錯,但在是非黑白被扭曲的強勢下,卻變成這樣的局面。

從過去老師要告我這個學生,到今天變成記者的我,常常看見報館接律師信或同行們在惡法下成為受害者,我想到你說的社會對老師的定位,再聯想到社會對記者的定位。雖然我們都在不同領域,可是承受和面對的都同樣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轉變,都比過去更複雜,很多觀念和價值觀都不再和當年一樣。

而我們所能做的,是無愧于心的去對我們各自立足的行業,堅持最初的信念。

──楊微屏──

Wednesday, September 2, 2009

百年树人

我们中学的时候,每年的教师节都有办庆祝活动,由学生呈献文娱表演。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二那年,我们班上几个女生表演了舞蹈。另外一班,还表演了话剧。我们都对这类表演很投入。会跳舞的同学选歌,编舞,然后我们排练。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很单纯的为庆祝教师节表演而已。

昨天是教师节。我于是想起了那年我们的表演。

岛国的中小学昨天都放假,因为是教师节。学校也有形形色色的庆祝活动:学生登报祝老师教师节快乐,学生送老师名牌包包。。。还有总统颁发的卓越教师奖等等。

庆祝教师节好像只是中小学的事。大专学府并没有这类的活动。在学院里,我们互祝教师节快乐。有点吊诡,有点尴尬。

我想,我们对于教师的诠释和要求,在不同的时期都有所不同。比如我们期望学前教育老师把小朋友好好照顾,包括他们的饮食起居等等,小学教师应该“管”的范畴则扩展到心智的发展,而中学教师则扮演了比较大的引导的角色。至于大专学府的讲师,因为教的是“大人”了,所以“授业”是主要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由于讲师在别人的眼中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所以大家对讲师的要求并不一致,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认同和表扬。

这让大专学府的讲师的身份很尴尬。很像我们的学生,夹在少年和成年之间,左右不是人。

社会对老师的定位,对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社会给与教师崇高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也尊重许多。但是,当我们把办教育,办校,等同于拓展企业的时候,教育里的一些基本的原则也会跟着流失。当我们要求教师和其他的专业人士以一样的水准来评估的时候,把教学数据化的时候,我们也同时把老师这个职业给商业化。所以我们其实不能怪学生们对老师的态度不好,因为社会已经把老师给定位为一个“服务”行业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百年树人,是没有办法在一年里数据化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许要等十,廿年后才会显现。

难怪祝我教师节快乐的,都是已经毕业的学生。

-- 蔡欣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