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9, 2009

寫新聞的人


那年,告別象徵某種意義的詩情,結束風花雪月後,把感性隱藏。因為無法處於沒有文字的世界,所以我寫新聞。

提早在求學時代就當特約記者,除了實踐夢想,其中一個原因確實是因為從此決定用理性繼續寫東西。

剛剛投入新聞界時,因為年輕,所以非常好奇,也好勝。每一項不同的采訪任務,都是一個挑戰。

每天接觸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人,這一刻在五星級酒店采訪大人物,轉個身可能卻出現在暗角目睹三餐都吃不飽的貧困;累積透視人事虛實浮華的經驗,新聞線是最真實的成長平台。

新聞領域不乏軟性一面,感性的文筆仍有機會找到宣洩出口,理性的思維則考驗新聞立場的中立,在“軟硬兼施”的新聞工作中,我一直都非常確定我喜歡我的工作。加上長年都有定期的專欄,在正式的新聞之外,開拓更多用文字和讀者精神交流的空間。

年少氣盛時,在新聞線上追求工作的滿足感和價值感外,比較在意一些不必要的虛名。

然而,如今這些都不再重要,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在意的是處理新聞時所持有的“社會責任”,尤其會影響到社會情緒或考慮到某些課題的新聞呈現方式,會否引起人們的恐慌時,都盡量關注下筆的“社會責任”,不被新聞目的蒙敝。

有時似乎懷疑自己每天寫的文字,是否存有價值。然而,每當只要有一個人來告訴我,從文字的呈獻中看見誠意,自文字傳達的訊息中激發省悟反思,我就會覺得很快樂。

我希望我呈獻的文字都是有生命、有靈魂、有共鳴的價值。

風花雪月的年代,我仍然懷念,但把它留在我埋葬的回憶中。

─楊微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